中新网运城10月6日电 (记者 李新锁 陆祁国)山西新绛,以国家级非遗绛州鼓乐而闻名。国庆期间,在丰收的乡间、新人的婚礼等场合,绛州鼓乐不时响起,鼓出当地民众精气神。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古称绛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鼓乐之乡。绛州鼓乐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录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数据库”,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新绛,绛州鼓乐早已融入民众生产、生活。逢年过节、娶妻嫁女,都少不了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表演进行中。李新锁 摄
已过花甲之年的卢文龙是新绛县横桥镇一名民间艺人,因从小喜好鼓乐,耳濡目染中,卢文龙从父辈手中接过了绛州鼓乐的接力棒。
不久前,卢文龙和他的团队以一首《汾河鼓韵》夺得2023年新绛县“我有拿手戏”鼓乐大赛冠军。
新绛县横桥镇产业多元。高义钢铁引领建材、物流、电力器材产业集群发展;当地10余个村庄联动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叶菜生产基地。此外,1.5万亩干果,2万亩中药材,已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
“每到农闲时节,喜好鼓乐的人们就凑到一起打磨技艺,排练新曲目。”卢文龙说,和山西其他地区鼓乐相比,绛州鼓乐技法丰富多变,曲调旋律刚柔并济,观赏性强。在新绛及其周边地区,接受度很高。国庆期间,很多新人都选择用绛州鼓乐为婚礼添彩。
卢文龙介绍,绛州鼓乐流传久远,除了《秦王点兵》《老鼠娶亲》《黄河船夫》《杨门女将》等经典传统曲目外,众多艺人也在推陈出新。《汾河鼓韵》之所以能够夺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既吸收传统曲目技巧、打法,又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改进节奏、旋律。
绛州鼓乐分为社火锣鼓、鼓吹锣鼓两大类。鼓吹锣鼓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社火锣鼓则以花敲鼓、穿箱锣鼓、车鼓等为主。
新绛举办绛州鼓乐比赛庆贺丰收。李新锁 摄
近年来,新绛县通过鼓乐专场下乡文艺演出、“鼓乐进校园”等形式,培育乡土文艺,激发民众精气神。
在前述“我有拿手戏”鼓乐大赛期间,新绛各乡镇以鼓乐为媒,庆贺丰收景象、鼓舞产业提升。
新绛县万安镇以“油桃之乡”著称,从初春到秋季,万安镇的桃子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万安镇马庄村以种植油桃和发展养殖为主,人均收入达8000余元。
万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以鼓乐作品《中华大鼓庆丰收》,表达产业增收提质的喜悦。

新绛县阳王镇南依峨嵋岭,北望汾河水,232省道穿镇而过。近年来,阳王镇持续推进油桃、中药材、乡村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阳王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人喜好的峨嵋大鼓是流行于阳王镇峨嵋岭一带的“车鼓”。每到节日喜庆时节,当地民间艺人就会登场表演,演出时鼓点激越、气势恢宏、节奏感强。
近年来,新绛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调动鼓乐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扶持当地原创鼓乐作品、民间鼓乐团体,提升当地文化形象和民众文化生活质量。(完)

中新网悉尼10月6日电题: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融汇历史与肖像共享澳中艺术和文明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以其卓越的肖像画和深刻的历史画作而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中秋节前夕,沈嘉蔚在澳大利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的会议室分享了他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如何通过艺术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共同文明价值观。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以其卓越的肖像画和深刻的历史画作而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中秋节前夕,沈嘉蔚在澳大利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的会议室分享了他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如何通过艺术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共同文明价值观。记者 顾时宏 摄
沈嘉蔚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别:历史画和肖像画。在他看来,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因为他的历史画作品通常描绘的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虽然他们已不在世界上活动。
“我的作品严格来说就是分历史画和肖像画这两个大块。历史画是历史人物画,要说它肖像也可以,因为我画的历史人物都是真人,只不过都不是活着的人。西方对肖像画的界定窄一点,一般来指是画活着的人。”沈嘉蔚说。

在他的艺术生涯早期,沈嘉蔚在央美进修时向靳尚谊先生学习了肖像画的技法但没有实践过,直至旅居澳大利亚后才有了用武之地。当他甫抵澳大利亚时,身无分文,不得不通过为游客画像和写生来维持生计。这段经历虽然艰辛,但为他后来成为一位肖像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以其卓越的肖像画和深刻的历史画作而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中秋节前夕,沈嘉蔚在澳大利亚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的会议室分享了他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如何通过艺术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共同文明价值观。记者 顾时宏 摄

澳大利亚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是,最著名的艺术比赛之一竟然是肖像画比赛,被称为“阿基鲍尔肖像奖”。这个比赛的存在为沈嘉蔚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他说:“我在来澳大利亚的第三年,就开始每年都参加这个比赛,一开始就连续有七年入围,一共参加了21次,入围的次数是14次,其中有一次是离得奖只差一步。这个记录使我在澳大利亚一下子就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中国来了一个画得不错的肖像画家。”
在沈嘉蔚看来,肖像画在澳大利亚的文化和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澳大利亚国会大厦、国家肖像馆以及各大学都要求绘制并展示重要领导人和学者的肖像。沈嘉蔚曾为多位澳大利亚领导人和政治家绘制肖像,包括前总理霍华德。他的作品被澳大利亚国会大厦和国家肖像馆收藏,成为国家级机构的一部分。
“国会大厦把总督、总理、上下两院的议长这四个职位列为国家领导人要留肖像。另外有陈列杰出人士肖像的国家肖像馆。这是两家国家级机构。另外就是各个大学的正副校长和重要教授都要悬挂他们的肖像。我在澳大利亚的国家肖像馆有四件作品,在国会大厦有另外四幅画,一共八件作品。八个人的肖像。还有十几个大学校长的肖像陈列在各个大学。”他自豪地说。

沈嘉蔚的肖像作品包括了澳大利亚的政治领袖、重要宗教界人士、以及市长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其中一些作品如总督柯斯格罗夫将军、灰姑娘玛丽等都展现了澳大利亚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传奇故事。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还代表着中澳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肖像画作品和历史画作品都融合了他的文化背景和对人性的理解,特别是那些关于中国命运的作品,传达出了对人性和个体命运的人文关怀。
“我把自己大半生创作的历史画的画家视角分为‘仰视’、‘平视’和‘俯视’三种或三个阶段。最近十几年里完成了三十三米长的历史人物长廊《兄弟阋于墙-中国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和一百三十平方米的壁画《巴别塔》,分别描绘了四五百个历史人物。这两件近作是画家俯视人类历史的产物。”他坦言。
沈嘉蔚表示,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化和艺术的交融,也是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它将中国和澳大利亚联系在一起,为世界艺术和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完)